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新闻

推进专业特色化建设,为一流本科品牌奠基

发布日期:2015-07-20 14:11 访问次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国际化教学

       首次实现了与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科学大学(FHWS)2名交换生、1名保送研究生的派出工作;持续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交换生派出,本学年已有9名同学完成学业,派出同学均获得了云科大的高度认可,其中2014-1015-2学期赴台学生集体创作作品入选克罗地亚短片节并获奖;分别于1、2学期开展了Tomas Hoffman 教授主持的“西文字体设计”、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设计系主任Keith Soo主持的“视觉感官再设计”工作坊的教学工作,工作坊成果将以实验性展览的形式,于八月亮相怀卡托大学设计系,以此促进两校设计专业之间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上述成果现已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系国际化教学的一大特色。

       除此之外,顺利完成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与纵向工作室教学开展,以及2015级毕业设计、毕业展工作等;完成了学院“特色专业方向”的年度检查与汇报;成功申报立项学院第七期重点课程(实践)——计算机二维设计、学院第八期重点课程(实践)——网页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室导师制度,即从学生二年级开始跟随导师从事设计实践与研究直至毕业设计环节;

科研与社会服务

       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2014-2015学年完成横向科研经费40余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篇、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多项大学生科研项目、联合工业设计系成功举办了“一河串百艺”首届杭州(国际)运河文化创新设计营、首届“王星记”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服务地方的产学研活动。

服务育人

       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二等奖两项;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入围奖多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十一届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成功参赛奖多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摄影竞赛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多项等。

2015-2016学年规划

       在教学与国际化工作中,继续稳固现有的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科学大学的交换生选派工作,并力图寻求已有基础合作院校(如UW)的交换生合作可能性,进一步扩大交换生比例,力争视觉传达设计系每届30%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有半年以上的国(境)外交换经历。同时进一步稳固现有与国际合作学术机构的设计工作坊工作,使国际设计工作坊在系教学中得以常态化。

       在科研与社会服务中,坚持设计服务地方的宗旨,一如既往的与杭州市、拱墅区开展各类文化协同创新工作。争取各类科研经费与论文数量稳中有增,夯实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学术团队建设。

       在服务育人中,坚持创意学院以赛促学的宗旨,发挥纵向工作室的导师制作用,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设计竞争力,逐步扩大创意学院的业界影响力与知名度。

环境设计专业

1.教学

       (1)以教材建设为抓手,为“景观设计为主体,规划建筑为支撑”的专业教学定位建立扎实的基础。由闻晓菁老师担任主持人,全系教师集体参与了《景观设计新视点、新思维和新方法》丛书的编著工作,由一级出版社化工出版社出版。计划有10分册,3本书已完成送审,预计2015年12月出版。

       (2)以教学成果出版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索国际合作的形式和对象。基于上一学年与浙江大学规划系、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关于历史住区渐进更新方法研究的workshop,将学生成果结合教师撰写的四篇学术论文汇编成一部教学著作初稿,预计于2015年10月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3)教学改革课题结题2项,发表一级期刊教学论文2篇。

       (4)2011级毕业设计顺利完成和展出,评选出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共六个奖项,颁发了“八口景观规划奖学金。

2.科研

       (1)课题:承担纵向课题8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7项,合同经费累计329万;承担横向课题15项,合同经费累计105万。

       (2)论文:发表一级期刊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

       (3)获奖:浙江省第三届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村庄规划二等奖1项;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

       (4)特色:从科研成果来看,已经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更新、乡村规划方面已经形成了优势突破方向;
3.社会服务

       (1)1人入选了杭州市中心镇建设专家指导工作组,为桐庐县江南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全面指导。

       (2)与拱墅区文化局、宣传部和文创办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进行了2次专题讲座,并就大运河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后续研究建立了合作意向。并承担了《g拱墅区运河元宵灯会转型思考策略》的研究课题。

工业设计专业

一、 产学研合作渐入佳境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工业设计专业办学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与产业结合,工业设计的教学与科研才能落到实处,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富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逐渐成为了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早在2011年,我们与杭州市天堂伞业集团共同举办的天堂伞国际创新设计营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设计营的教学成果通过校企进一步合作研发,最后获得了2013年国际IF和红点设计大奖。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在与不同的产业对接,尝试将创新设计营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推广,陆续与杭州万事利集团,百德嘉卫浴等企业开展了数次活动。今年暑假,我们借大运河申遗成功之机,与拱墅区文广新局、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等机构合作,联合三所高校,与张小泉、天堂伞和王星记三个老字号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形成3+3+3的运行机制,举办了“一河串百艺”首届国际创新设计营活动,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级别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通过设计营产生的教学成果正在企业进行消化和完善,很快将会推出市场。
通过这些年来的摸索,我们在举办创新设计营这种产学研合作项目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学生而言,通过参与创新设计营项目,

       一方面能够学到难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到业界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实际要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收益匪浅。

       (但就目前而言,创新设计营的组织还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校内仍然缺乏举办设计营的硬件条件,往年的创新设计营项目由于场地比较局促,限制了设计营的学生参与人数,而今年的“一河串百艺”因规模较大,我们只能租用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场地,额外增加了一笔开销。2、校内还未形成创新设计营的工作机制,参与设计营的老师都是自发的,设计营与学校的教学安排有所冲突,只能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因此,如果不将创新设计营纳入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创新设计营未来的发展一定会受到限制。)

二、 以赛促学 成果显著

       本学年我们将各类工业设计学科竞赛和专业教学全面结合,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加了多项设计比赛,斩获不少项设计奖项,具体如下:

       (1) 2014“市长杯”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大赛“和乐杯”分赛场特别奖1项;

       (2) 2014第六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

       (3) 2014“康大杯”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

       (4) “一河串百艺”首届杭州(国际)运河文化创新设计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第一次参加省赛,首次参赛就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所有获24项一等奖的参赛院校中是唯一的两所二级学院,获得二等奖的二级学院也是寥寥无几,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戒骄戒躁,认真地总结教学和参赛经验,争取能够将好成绩一直保持下去。

三、 实践教学 丰富多彩

       除了创新设计营和学科竞赛外,工业设计系在其他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较有特色的项目有我们与工程分院合作参加的中国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我们同学负责完成了今年我校参赛赛车“春风动力号”的车身设计;城市学院大城小C校园文化系列产品开发项目;

四、合作办学 进展顺利

       在本学年工业设计专业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计算机图形设计专业就国际化合作办学一事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学年初我们与对方共同完成了合作办学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申报材料,目前学院已将合作办学申请提交到省教育厅,正在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五、师资队伍 稳固成长

       本学年工业设计系老师的教学与科研业绩较往年有一定的提升,教学业绩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和,除此之外,有一项院级教改项目在研,朱媛老师参与编写《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材一本,在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发表教改论文一篇;科研方面,在其他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篇,一项院级科研基金在研,有30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科研经费累计突破100万元。总体来说目前工业设计方向的科研力量还是相对薄弱,尤其是纵向课题,这点是今后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的方面。

       总体而言,工业设计专业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分院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办学条件在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在不断增强,办学特色正在逐步显现。

会展设计系

在过去的一年里,会展系取得以下工作进展:
1、 吕微露老师加盟我系使我们的师资力量大大增加,从2011年的一位教师到如今的四位,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当然,也有不少用人困难,因为其中二人正博士在读,所以正常的教学工作压力依然非常巨大。
2、 在这一年里吕微露老师发表省级论文一篇;全系科研经费到账近33万,其中李辰溪有25万多、刘立承有7.5万(是前年省文创项目的后半款)、吕微露有1万多。
3、 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一项、大学生会展设计竞赛获三等奖一项。
4、 2015年4月在学院大力支持下聘请德国菲尔教授成功举办设计工作营,在博物馆的策划与展览设计方面为学生打开视野。吕微露老师的公共艺术作业为学院的校园增添艺术气息。
5、 今年是会展专业首届学生毕业,毕业设计工作繁重、千头万绪、毕业设计选题多种多样、毕业展览如期举行、展览效果丰富多彩:有展厅展示设计,有室内设计,有导视系统设计,有展具家具设计等等。从毕业展览效果来看,完全实现了当初申报该专业时的初衷即复合交叉、一专多能。
当然,我们也通过毕业展览看到我们的不足,毕竟只是4年,时间和实践有限,同学们在一些技能方面还存在不熟悉,基本功还有待提高。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在职业化训练方面还需要加大培训力度。这也是我们下一个阶段在教学上的调整方向。
所以,通过第一届毕业生的总结,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重点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素养、实践能力这几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与调整。
具体在以下几块加大力度:
1、 课程设置上的调整,加强基础类课程、实践类课程。
2、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营类实践教学,在课程练习的要求与质量上进一步提高要求。
3、 充分利用在读博士的外围资源,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扩大教学视野。
4、 抓住城市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契机,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创意文化做建设,同时也是提升专业形象。扩大创意学院的影响力。

艺术基础教学部

一、工作成果

       1、科研方面:“杭州市美术馆少儿美术公共教育的理念定位及案例运用分析”市社科联课题;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2、教学方面: 由于基础部课程设置的特殊性,我们创意学院课程都安排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本学期基础部的老师主要担任是工程学院和传媒学院的课程。

       3、上学期组织写生、展览的作品均送予相关部门做长期展示,其中送图书馆50余幅、建筑20幅、行政部门20幅。

       4、暑期写生前期规划:分两个线路1、安徽(胥蒂思带队)2、山西(林峰带队)学生(工程学院)63人。时间安排:7月15日-7月25日。

       5、暑期指导大学生科研课题。安排课题组学生古城风景写生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的组合优势,把课题做实做到位。

二、作品展览

       十月份举办“古镇风景写生”作品展,在展览中放大中国古镇建筑的细部特征,力求做到此次展览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影像与绘画的结合)

三、基础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基础教学(造型艺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造型艺术类课程可以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表现力。

       2、基础教学的创新,必须注意“度”的把控

       我们一直在探讨基础课程的课题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对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形式,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造型基础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改变了造型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教学在课题内容到表现形式上相互脱节的现状,使造型基础的训练与专业设计的学习更具关联性,实现造型基础教学和设计专业教学的接轨,达到造型基础教学为专业设计教学服务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希望各专业的负责老师,能够在我们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