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创意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本学期第二次学习会,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如何领会和实践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市学院“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办学目标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体系优化,进一步发挥“纵向工作室”和“以赛促学”机制优势,培育德才兼备、特色鲜明的创意设计人才。
学习会原文学习了中央改革决定中有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章节。改革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学习会认为,中央改革决定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意特色人才指明了道路。
与会者在讨论中认为,创意建院五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和室内会展设计形成了城市学院设计学科新格局。通过几年积累,目前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成果丰厚,师生获得一大批国内外高端奖项,为城市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截至目前,入选杭州市131人才培养计划达到6位(杨程、朱媛、王玥、王怡、方华、张帆),骨干教师学科引领作用明显。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难能可贵的是,通过2010年和2013年两轮聘岗实践,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队伍朝气蓬勃,精神面貌大振。会议认为,分院规模小、起步晚,但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取得显著办学成就,得益于学院的顶层设计,得益于分院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
与会者在讨论中认为,纵向工作室和以赛促学这两大实践教学机制,顺应了创意人才培养规律,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点,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目前,杭州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给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刘立承、吴龙伟、张越、方华、张帆等老师在会上发言,对如何创新教学机制,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深化产学研合作,真正把实践教学做实并发挥实效,谈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他们认为,我们要抓住学院“实践教学年”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理顺关系,把纵向工作室办成带有实体性质的设计教学基地,双向接轨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让学校和企业在基地获得双赢,共享成果。
会议对下阶段如何推进“国际化教育”提出了新思路。目前分院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和日本静冈艺术大学等境外高校合作顺利。自2010年起,分院连续三年共派出6名交换生赴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效果明显。同时两院间的暑期设计交流活动也日趋频繁。自今年起已经开始涉足教师访学,双方合作基础和前景十分良好。为进一步打造学院“国际化教育特色”,落实“一分院一伙伴”目标要求,推进我院与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的深度合作,拟协商设立“云林设计班”(暂名)项目计划,此外,还将尝试开拓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等欧美学校的合作渠道,借助境外著名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为我院培养更多素质全面、能力高强的本科设计人才。
创意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徐波、马青、张云,院长助理杨程,两办主任黄谷凌、苏珊珊,系主任(执行副主任)暨学生党支部书记王怡、张越、张帆,系主任刘立承,教工党支部书记、实验室主任吴龙伟等参加学习会。中心组组长、党总支书记徐波主持学习会。